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切实提升教学实效,6月11日,思政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在润德楼六楼会议室召开集体教研活动。
会上,教研室主任王雪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了学校2025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精神,并着重解读了其中关于思政课程学习与培养的最新要求。她强调,思政课是塑造灵魂、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方案要求融入日常教学实践。
在集体备课环节,李佳馨老师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的示范教学。她首先围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运用江泽民同志基层走访的案例,生动阐释了先进生产力表现为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先进的劳动工具和精确的劳动对象三个方面,并详细分析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四点原因。其次,在解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时,李老师梳理了其重要性和实质,并巧妙借用“哪吒”这一案例,使抽象的文化方向问题变得具象可感。最后,她通过无锡抗洪救灾的实例,深入讲解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深刻内涵。整个展示逻辑清晰,案例精当。
随后,全体教师共同观看了冯秀军教授的专题讲座《如何打磨一堂思政“金课”》。冯教授首先深入剖析了思政“金课”的标准,强调教学内容需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与专业性,教学原则坚持“八个相统一”,教学方法体现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与复合性;同时指出教师需全面提升“六要”素养,与学生深度沟通以达到“讲深、讲透、讲活”的育人效果。接着,她澄清了思政课教学的几个关键理念:教学起点在于回应真问题并追求实效;教学归宿是构建价值与信仰体系,用科学理论培育科学信仰;教学应以理论逻辑、情感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为引领;需聚焦重难点,兼顾系统性与针对性;并再次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及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后,冯教授分享了打磨思政“金课”的实践路径:备课需把握选题定调贵在精准、搭建框架贵在出新、选材备料贵在取舍三个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中则要善用“四大法宝”——善用问题、善讲故事、善读心声、善用话语。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扎实丰富,研讨氛围热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对新时代思政课的核心要求有了更深理解,对如何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获得了清晰指引。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引导教师精研深耕,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