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了切实加深各位教师对师德的理解,引起各位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9月6日,文理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师德宣讲暨2023年秋季教师“开学第一课”视频,教师们积极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教师们纷纷表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们进一步提出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在探讨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后,教师们进一步提出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有教师继续提出我们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
在师风师德学习之后,针对此次“开学第一课”培训,教师们总结提出公共基础课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教师们以此为契机,又深入了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老三科如何呈现新面貌的问题。为了让语数英三门公共基础课散发出新活力,文理教研室的教师们集思广益,提出“建设老三科,呈现新面貌”,借鉴此次第一课的录制形式,开展语数英第一课录制工作,让学生重新认识语数外学科及掌握学习它们的路径和方法,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改善高职阶段语数外的学习。同时在知识教学中熔铸对学生的德育,让公共基础课发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达到育人目的。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是一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完美追求,是师者之魂。教师们纷纷表示会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